白起者、郿人也。一善用兵、事秦昭王。昭王十三年、而白起為左庶長、將而擊韓之新城。二是歲、穰侯相秦、舉任鄙以為漢中守。其明年、白起為左更、攻韓、魏於伊闕、三斬首二十四萬、又虜其將公孫喜、拔五城。起遷為國尉。四涉河取韓安邑以東、到乾五河。六明年、白起為大良造。攻魏、拔之、取城小大六十一。明年、起與客卿錯攻垣城、七拔之。後五年、白起攻趙、拔光狼城。八後七年、白起攻楚、拔鄢、鄧五城。九其明年、攻楚、拔郢、燒夷陵、一〇遂東至竟陵。一一楚王亡去郢、東走徙陳。秦以郢為南郡。白起遷為武安君。武安君因取楚、定巫、黔中郡。昭王三十四年、白起攻魏、拔華陽、走芒卯、而虜三晉將、斬首十三萬。與趙將賈偃戰、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。昭王四十三年、白起攻韓陘城、一二拔五城、斬首五萬。四十四年、白起攻南陽太行道、絕之。一三
一正義。郿音眉、岐州縣。
二索隱。在河南也。正義。今洛州伊闕。
三正義。今洛州南十九里伊闕山、號曰龍門是也。
四正義。言太尉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音干。」
六集解。郭璞曰。「今河東聞喜縣東北有乾河口、因名乾河裏、但有故溝處、無復水也。」索隱。魏以安邑入秦、然安邑以東至乾河皆韓故地、故云取韓安邑。
七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河東垣縣。」
八索隱。地理志不載光狼城、蓋屬趙國。正義。光狼故城在澤州高平縣西二十五里也。
九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昭王二十八年。」正義。鄢鄧二邑在襄州。
一〇正義。夷陵、今峽州郭下縣。
一一正義。故城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、今復州亦是其地也。
一二正義。陘庭故城在曲沃縣西北二十里、在絳州東北三十五里也。
一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此南陽、河內修武是也。」正義。案。南陽屬韓、秦攻之、則韓太行羊腸道絕矣。
四十五年、伐韓之野王。一野王降秦、上黨道絕。其守馮亭與民謀曰。「鄭道已絕、二韓必不可得為民。秦兵日進、韓不能應、不如以上黨歸趙。趙若受我、秦怒、必攻趙。趙被兵、必親韓。韓趙為一、則可以當秦。」因使人報趙。趙孝成王與平陽君、三平原君計之。平陽君曰。「不如勿受。受之、禍大於所得。」平原君曰。「無故得一郡、受之便。」趙受之、因封馮亭為華陽君。四
一索隱。地理志野王縣屬河內、在太行東南。孟康曰「古邢國也」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河南新鄭、韓之國都是也。」索隱。鄭國卽韓之都、在河南。秦伐野王、是上黨歸韓之道絕也。
三索隱。平陽君未詳何人。
四正義。常山一名華陽、解在趙世家。
四十六年、秦攻韓緱氏、藺、一拔之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屬潁川。」索隱。今其地闕。西河別有藺縣也。正義。按。檢諸地記、潁川無藺。括地志云。「洛州嵩縣本夏之綸國也、在緱氏東南六十里。」地理志云。「綸氏屬潁川郡。」按。旣攻緱氏、藺、二邑合相近、恐綸藺聲相似、字隨音而轉作「藺」。
四十七年、秦使左庶長王齕一攻韓、取上黨。上黨民走趙。趙軍長平、二以按據上黨民。三四月、齕因攻趙。趙使廉頗將。趙軍士卒犯秦斥兵、四秦斥兵斬趙裨將茄。五六月、陷趙軍、取二鄣四尉。六七月、趙軍築壘壁而守之。秦又攻其壘、取二尉、敗其陣、七奪西壘壁。八廉頗堅壁以待秦、秦數挑戰、九趙兵不出。趙王數以為讓。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閒、一〇曰。「秦之所惡、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、廉頗易與、且降矣。」趙王旣怒廉頗軍多失亡、軍數敗、又反堅壁不敢戰、而又聞秦反閒之言、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。秦聞馬服子將、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。而王齕為尉裨將、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。趙括至、則出兵擊秦軍。秦軍詳敗而走、一一張二奇兵以劫之。趙軍逐勝、追造秦壁。一二壁堅拒不得入、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、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閒、趙軍分而為二、糧道絕。而秦出輕兵擊之。趙戰不利、因築壁堅守、一三以待救至。秦王聞趙食道絕、王自之河內、一四賜民爵各一級、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、一五遮絕趙救及糧食。
一集解。音紇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在泫氏。」索隱。地理志泫氏今在上黨郡也。正義。長平故城在澤州高平縣西二十一里也。
三索隱。謂屯兵長平、以據援上黨。
四索隱。謂犯秦之斥候兵也。
五索隱。音加、裨將名也。
六索隱。鄣、堡城。尉、官也。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趙鄣故城一名都尉城、今名趙東城、在澤州高平縣西二十五里。又有故穀城。此二城卽二鄣也。」
七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乘』。」
八正義。趙西壘在澤州高平縣北六里是也。卽廉頗堅壁以待秦、王齕奪趙西壘壁者。
九正義。數音朔。挑、田鳥反。
一〇正義。紀莧反。
一一正義。詳音羊。
一二正義。秦壁一名秦壘、今亦名秦長壘。
一三正義。趙壁今名趙東壘、亦名趙東長壘、在澤州高平縣北五里、卽趙括築壁敗處。
一四正義。時已屬秦、故發其兵。
一五索隱。時已屬秦、故發其兵。
至九月、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、皆內陰相殺食。來攻秦壘、欲出。為四隊、四五復之、不能出。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、秦軍射殺趙括。括軍敗、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。武安君計曰。「前秦已拔上黨、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。趙卒反覆。非盡殺之、恐為亂。」乃挾詐而盡阬殺之、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。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。趙人大震。
四十八年十月、秦復定上黨郡。一秦分軍為二。王齕攻皮牢、二拔之。司馬梗定太原。三韓、趙恐、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侯曰。「武安君禽馬服子乎。」曰。「然。」又曰。「卽圍邯鄲乎。」曰。「然。」「趙亡則秦王王矣、武安君為三公。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、南定鄢、郢、漢中、四北禽趙括之軍、雖周、召、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。今趙亡、秦王王、則武安君必為三公、君能為之下乎。雖無欲為之下、固不得已矣。秦嘗攻韓、圍邢丘、五困上黨、上黨之民皆反為趙、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。今亡趙、北地入燕、東地入齊、南地入韓、魏、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。六故不如因而割之、七無以為武安君功也。」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。「秦兵勞、請許韓、趙之割地以和、且休士卒。」王聽之、割韓垣雍、八趙六城以和。正月、皆罷兵。武安君聞之、由是與應侯有隙。
一索隱。秦前攻趙已破上黨、今迴兵復定其郡、其餘城猶屬趙也。
二正義。故城在絳州龍門縣西一里。
三正義。太原、趙地、秦定取也。
四正義。鄢在襄州率道縣南九里。郢在荊州江陵縣東六里。漢中、今梁州之地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平皋有邢丘。」正義。邢丘、今懷州武德縣東南二十里平皋縣城是也。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亡音無也。」
七正義。因白起之攻、割取韓、趙之地。
八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卷縣有垣雍城。」正義。釋地名云。「卷縣所理垣雍城。」按。今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里也。
其九月、秦復發兵、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。是時武安君病、不任行。一四十九年正月、陵攻邯鄲、少利、秦益發兵佐陵。陵兵亡五校。武安君病愈、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。武安君言曰。「邯鄲實未易攻也。且諸侯救日至、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。今秦雖破長平軍、而秦卒死者過半、國內空。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、趙應其內、諸侯攻其外、破秦軍必矣。不可。」秦王自命、不行。乃使應侯請之、武安君終辭不肯行、遂稱病。
一正義。任、入針反、堪也。
秦王使王齕代陵將、八九月圍邯鄲、不能拔。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十萬攻秦軍、秦軍多失亡。武安君言曰。「秦不聽臣計、今如何矣。」秦王聞之、怒、強起武安君、一武安君遂稱病篤。應侯請之、不起。於是免武安君為士伍、遷之陰密。二武安君病、未能行。居三月、諸侯攻秦軍急、秦軍數卻、使者日至。秦王乃使人遣白起、不得留咸陽中。武安君旣行、出咸陽西門十里、至杜郵三。秦昭王與應侯羣臣議曰。「白起之遷、其意尚怏怏不服、有餘言。」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、自裁。武安君引劍將自剄、曰。「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。」良久、曰。「我固當死。長平之戰、趙卒降者數十萬人、我詐而盡坑之、是足以死。」遂自殺。武安君之死也、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。死而非其罪、秦人憐之、鄕邑皆祭祀焉。四
一正義。強、其兩反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屬安定。」正義。故城在涇州鶉觚縣、城西卽古陰密國、密康公國也。
三索隱。按。故咸陽城在渭北。杜郵、今在咸陽城中。 正義。說文云「郵、境上行舍」、道路所經過。今咸陽縣城、本秦之郵也、在雍州西北三十五里。
四集解。何晏曰。「白起之降趙卒、詐而坑其四十萬、豈徒酷暴之謂乎。後亦難以重得志矣。向使衆人皆豫知降之必死、則張虛卷猶可畏也、況於四十萬被堅執銳哉。天下見降秦之將頭顱似山、歸秦之衆骸積成丘、則後日之戰、死當死耳、何衆肯服、何城肯下乎。是為雖能裁四十萬之命而適足以強天下之戰、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堅諸侯之守、故兵進而自伐其勢、軍勝而還喪其計。何者。設使趙衆復合、馬服更生、則後日之戰必非前日之對也、況今皆使天下為後日乎。其所以終不敢復加兵於邯鄲者、非但憂平原君之補袒、患諸侯之救至也、徒諱之而不言耳。若不悟而不諱、則毋所以遠智也、可謂善戰而拙勝。長平之事、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趙矣、秦王又親自賜民爵於河內。夫以秦之強、而十五以上死傷過半者、此為破趙之功小、傷秦之敗大、又何以稱奇哉。若後之役戍不豫其論者、則秦衆多矣、降者可致也。必不可致者、本自當戰殺、不當受降詐也。戰殺雖難、降殺雖易、然降殺之為害、禍大於劇戰也。」索隱。卷音拳。袒音濁莧反、字亦作「綻」。救音救。
王翦者、頻陽東鄕人也。一少而好兵、事秦始皇。始皇十一年、翦將攻趙閼與、二破之、拔九城、十八年、翦將攻趙。歲餘、遂拔趙、趙王降、盡定趙地為郡。明年、燕使荆軻為賊於秦、秦王使王翦攻燕。燕王喜走遼東、翦遂定燕薊而還。三秦使翦子王賁擊荆、四荆兵敗。還擊魏、魏王降、遂定魏地。
一索隱。地理志頻陽縣屬左馮翊、應劭曰「在頻水之陽也」。正義。故城在雍州東同官縣界也。
二正義。音預。
三正義。薊音計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秦諱『楚』、故云荆也。」索隱。賁音奔。
秦始皇旣滅三晉、走燕王、而數破荆師。秦將李信者、年少壯勇、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、卒破得丹、始皇以為賢勇。於是始皇問李信。「吾欲攻取荆、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。」李信曰。「不過用二十萬人。」始皇問王翦、王翦曰。「非六十萬人不可。」始皇曰。「王將軍老矣、何怯也。李將軍果勢壯勇、一其言是也。」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荆。王翦言不用、因謝病、歸老於頻陽。李信攻平與、二蒙恬攻寢、三大破荆軍。信又攻鄢郢、破之、於是引兵而西、與蒙恬會城父。四荆人因隨之、三日三夜不頓舍、大破李信軍、入兩壁、殺七都尉、秦軍走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勢、一作(新)『〔斷〕』。」
二集解。音餘。正義。在預東北五十四里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今固始寢丘。」索隱。徐廣云固始寢丘。固始、縣、屬淮陽。寢丘、地名也。
四索隱。在汝南、卽應鄕。正義。言引兵而會城父、則是汝州郟城縣東父城者也。括地志云。「汝州郟城縣東四十里有父城故城、卽服虔云城父楚北境者也。又許州華縣東北四十五里亦有父城故城、卽杜預云襄城城父縣者也。此二城、父城之名耳、服虔城父是誤也。左傳及注水經云『楚大城城父、使太子建居之』。十三州志云『太子建所居城父、謂今亳州城父是也』。此三家之說、是城父之名。地理志云潁川父城縣、沛郡城父縣。據縣屬郡、其名自分。古先儒多惑、故使其名錯亂。」
始皇聞之、大怒、自馳如頻陽、見謝王翦曰。「寡人以不用將軍計、李信果辱秦軍。今聞荆兵日進而西、將軍雖病、獨忍弃寡人乎。」王翦謝曰。「老臣罷病悖亂、一唯大王更擇賢將。」始皇謝曰。「已矣、將軍勿復言。」王翦曰。「大王必不得已用臣、非六十萬人不可。」始皇曰。「為聽將軍計耳。」於是王翦將兵六十萬人、始皇自送至灞上。王翦行、請美田宅園池甚衆。始皇曰。「將軍行矣、何憂貧乎。」王翦曰。「為大王將、有功終不得封侯、故及大王之嚮臣、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。」始皇大笑。王翦旣至關、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。二或曰。「將軍之乞貸、亦已甚矣。」王翦曰。「不然。夫秦王怚三而不信人。四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、五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、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。」
一正義。罷音皮。悖音背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善、一作『菑』。」索隱。謂使者五度請也。
三集解。音麄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怚、一作『粗』。」孫守真按。字形結構兼音義·字形結構換部首耳。單字想複詞。粗魯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專亦作『摶』、又作『剸』。」
王翦果代李信擊荆。荆聞王翦益軍而來、乃悉國中兵以拒秦。王翦至、堅壁而守之、不肯戰。荆兵數出挑戰、終不出。王翦日休士洗沐、而善飲食撫循之、親與士卒同食。久之、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。對曰。「方投石超距。」一於是王翦曰。「士卒可用矣。」荆數挑戰而秦不出、乃引而東。翦因舉兵追之、令壯士擊、大破荆軍。至蘄南、二殺其將軍項燕、荆兵遂敗走。秦因乘勝略定荆地城邑。歲餘、虜荆王負芻、竟平荆地為郡縣。因南征百越之君。而王翦子王賁、與李信破定燕、齊地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超、一作『拔』。漢書云『甘延壽投石拔距、絕於等倫』。張晏曰『範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、為機發行三百步。延壽有力、能以手投之。拔距、超距也』。」索隱。超距猶跳躍也。
二正義。徐州縣也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、盡幷天下、王氏、蒙氏功為多、名施於後世。孫守真按。施=迤=迆=䝯=貤……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
秦二世之時、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、而又滅蒙氏。陳勝之反秦、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、圍趙王及張耳鉅鹿城。一或曰。「王離、秦之名將也。今將彊秦之兵、攻新造之趙、舉之必矣。」客曰。「不然。夫為將三世者必敗。必敗者何也。必其所殺伐多矣、其後受其不祥。今王離已三世將矣。」居無何、項羽救趙、擊秦軍、果虜王離、王離軍遂降諸侯。
一正義。今邢州平鄕縣城本秦鉅鹿郡城也。
太史公曰。鄙語云「尺有所短、寸有所長」。白起料敵合變、出奇無窮、聲震天下、然不能救患於應侯。王翦為秦將、夷六國、當是時、翦為宿將、始皇師之、然不能輔秦建德、固其根本、偷合取容、以至檣懟。慘弧臣八鑀趵胛項羽所虜、不亦宜乎。彼各有所短也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橐裘弧。
索隱述贊。白起、王翦、俱善用兵。遞為秦將、拔齊破荆。趙任馬服、長平遂坑。楚陷李信、霸上卒行。賁、離繼出、三代無名。